校教〔2019〕7号
各二级学院、体育教学部:
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和有关要求,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教务处制定了《2019年度教务处工作要点》,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落实。
各二级学院、体育教学部根据学校工作的总体安排,参照《2019年度教务处工作要点》,结合本单位的人才培养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本年度的教学工作计划,并于2019年4月20日前将纸质文稿加盖公章后报送教务处,同时发送电子文档至jwc@oa.czu.cn。
附件:2019年度教务处工作要点
教务处
2019年3月30日
教务处2019年工作要点
2019年,教务处将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2019年度工作要点精神,推进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工程,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致力协同育人,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重点工作
1.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以产教融合为主线,进一步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布局;以专业标准建设为抓手,推进“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背景下的一流专业建设,凝练专业方向和特色,实现专业内涵式发展;全面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树立“守住底线、保障合格、追求卓越”的质量标准文化,力争1~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8个专业申请专业认证;启动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力争验收后获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的滚动资助。
2.深化产教融合理念,彰显协同育人效果
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校企共同研制具有产教融合特点的2019级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构建有梯度、结构化的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和职业发展为导向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有效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校企合作编写产教融合型教材;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一批校企共建实验室,优化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聘请企业技术精英、工匠大师、能工巧匠等融入师资队伍,建设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教学团队。
3.重塑教育教学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遵循“两性一度”标准,打造系列“金课”,对接国家“双万计划”,立项建设8~10门精品课程,按照“金课”标准进行建设,融入信息技术手段,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通过讨论式课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推动项目化、混合式、研究型教学改革,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注重过程性考核方式,推行“金考”制度,改进学业评价体系,将学生学业评价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把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等的表现与成果列入学业评价的重要指标,改革考核方式,逐步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全校性的公共基础课逐步推行教考分离,严抓考风考纪,通过“考风”促“学风”。
4.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四个回归”理念
修订校内教学管理文件和教学奖励(资助)文件,集聚校内资源,重点资助重大项目和标志性成果,力争资助出成效,奖励即精品;进一步加强教学秩序管理,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使教师进一步树立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的理念;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高效便捷稳定系统,解放教师无效劳动,使教师精力聚焦课堂与教学研究。将“四个回归”的教育理念落实到位。
5.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省级教学成果
召开第十次教学工作会议,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和《“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中所提出的教学工作目标任务;围绕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工程组织开展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以项目为抓手,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形成教学特色,制订教学建设项目建设标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组织校内外专家召开教学改革研讨会,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围绕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两大特色的常工育人模式,找准方向、集聚资源、凝练特色,为省级教学成果奖的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
(一)教学运行
1.做好教学任务下达、教学进程安排、学生选课、课表编排、日常调停课、教室调度、学生成绩管理、学分认定等日常工作。
2.做好期末考试、期初补考、重修课程考试、学位英语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日语专业四级等考试的组织工作。做好公务员笔试、建造师考试等学校承办考试的考务工作。
3.做好2019级培养方案的制(修)订、论证、审核和编印工作;做好2020级培养方案制(修)订的准备工作。
4.配合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继续与正方系统公司沟通,完善教务管理系统,举办教学信息化管理培训班,提高教学信息化管理效率。
5.组织做好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工作,召开二级学院教学秘书及教学信息员会议,及时传达有关任务和要求,听取意见和建议。
6.做好2019年度全校教学工作量和重修工作量核算工作。
7.做好学业预警,加强学业指导,编印《2019级本科生学业指导》。
(二)学籍管理
1.做好学生转学申请受理及相关审核、报批等工作。做好2019年度学生转专业各项工作。
2.做好2019届毕业生学历学位资格审核、制证发证、学信网学历即时在线注册、学位网学位授予数据报送、档案整理与集中投递、学籍档案编制造册与存档等各项工作。做好2020届毕业生基本信息上报、电子图像采集与校对等工作。
3.做好毕业生结业换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补授的审核、申报、制证发证和注册数据上报等工作;做好学信网学历证明书发放信息标注工作。
4.做好2019级新生数据接收、编班、报到、建档、学籍电子注册和学生证、火车票优惠卡发放与办理等各项工作。
5.做好在校生新学期注册、新学年学籍电子注册和学籍异动的登记、报批、存档、教务系统信息维护以及学信网标注等各类数据统计工作。
(三)教学建设
1.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做好各级各类专业建设项目实施的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扎实推进相关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力争1~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8个专业申请专业认证,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
2.组织做好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和酒店管理等2个专业的学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做好本年度新增专业的论证、遴选与申报工作。
3.围绕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工程,修订教学建设项目管理、教学成果奖评选等规章制度。组织做好各类省级及以上教学建设项目的遴选、推荐、验收工作,做好校级金课、产教融合型课程、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及其他教学建设项目的申报与验收工作,组织开展省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工作。
4.组织做好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三个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一期工程项目的验收工作,组织申报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的遴选与申报工作。
5.完成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3+4”“3+2”)的各项工作。
6.做好学校各类人才工程、教学奖励、评优评先、职称申报等教学类项目(成果)的审核工作。联合计划财务处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各类教学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的指导、检查、督促工作。
(四)实践教学
1.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修订校外实习培养方案,依托实习教学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实习实训的教学质量,规范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建立、使用、管理,提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企共建实验室的使用成效,拓展实习实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打造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发与应用,推进全校实验室开放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全面推进实验管理系统、实习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和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系统等数字化平台的使用,实现实践教学的流程化高效管理和过程化质量监控。
3.进一步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过程监控与服务指导,做好2019年度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申报与评选,力争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和抽检取得较好成绩。
4.做好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组织2019级学生和新进教师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培训和考试,完成2019年实验室安全年度报告的报送。
5.积极推进校企共建实验室、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工作,组织申报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配合其他部门和二级学院做好虚拟仿真金课的建设工作。
(五)教材服务
1.组织完成全校教师、学生使用教材征订、入库、发放、结算工作。
2.组织完成簿本等纸制品的印制审核、发外加工等工作。
3.完成近三年出版及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推荐教材和自编教材的使用情况统计工作。
4.完善教材使用过程的记录、留存工作。
5.做好教材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其他工作
1.协助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质量评估中心等职能部门完成审核评估整改工作。
2.协助创新创业学院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学分认定工作。
3.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