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19-11-12浏览次数:2953

常工政教〔2017〕11号

  

各二级学院、直属教学部,各部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1.充分认识体育工作的重要性。体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体育旨在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让学生在感受体育中确立健康观念,提高认识水平;在参与体育中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在享受体育中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制订全校体育工作的规划,组织、指导和协调学校的体育活动,建立体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和社团组织的作用,开展体育工作。体育教学部具体负责全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竞赛训练、体质监测、群体活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制定体育工作考核方案并对二级单位的体育工作进行综合考评。二级学院负责制定本单位体育工作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活动,做好学生早锻炼及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创造条件,履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3.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修订完善《常州工学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积极探索学生自主选择项目,打破性别班级界限按项目分班的“体育选项课”教学改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开足能够满足学生选课需求的体育教学项目,确保每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体育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教学项目。

4.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早锻炼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指导和研究,逐步完善“互联网+体育”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控体系,确保学校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加大对全校师生健康评价、咨询和指导的力度。

5.加强体育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试题库、理论考试网络平台,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体育教材质量,编写合适的教材,将教学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充实到教材中,提高教材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6.完善体育教学管理。任课教师必须严格遵守《体育教学部教师课堂教学守则》,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通过专项检查、督导听课、领导听课、教师评课、学生评教、学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体育课教学效果,并将教学效果评价作为教师聘任、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课外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开发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管理系统,做好各类教学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确保体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推动管理质量不断提升。

7.深入开展体育研究。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加强对体育政策法规理论、学生体质健康、体育文化、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程改革等方面的研究,着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8.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学部、工会、团委、学生会等单位应通力合作,组织开展好每年的春季运动会和秋季体育文化节活动,举办阳光体育竞赛活动,设置集竞技性、健身性、休闲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比赛项目,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阳光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参加课外锻炼,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9.构建“金字塔”型的体育竞赛体系。构建以运动会、体育文化节和冬季长跑活动等为主体,院系体育活动、各体育社团为辅的体育竞赛体系。各二级学院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院系、年级、班级、宿舍以及俱乐部之间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体育教学部负责做好场地、器材的保障工作和竞赛的指导与服务工作。

10.加强体育社团建设。支持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单项组织的工作,逐步形成依托社团、深入班级、以点带面、多元发展的学生体育组织网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社团组织,每个社团每年要组织两次以上体育竞赛活动。体育教师根据各自专业特长深入不同学生体育社团开展业务指导。

11.培育特色体育项目。进一步推广校园手球运动,加强二级学院手球队的训练与管理,举办“常工杯”手球比赛和手球文化节。力争获得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选拔优秀运动员组建常州工学院手球队,聘请专业教练执教,努力提高手球队整体水平,积极参加校外有影响的比赛,加强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建设,培养高级手球教练员或国家级及以上裁判员。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工作,在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舞龙队的基础上,和常州市民族宗教局共建传统体育运动队,营造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1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内培外引等措施,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支持教师赴国(境)内外访学进修、短期培训、学术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讲课比赛、多媒体课件比赛等活动,根据需要有计划地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指导工作。

13.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省市教育管理部门、省市体育局以及国内外社会团体的协作,加强与国(境)内外同行间的联系与交流。充分发挥江苏体育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作用,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联合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共享、科研合作和体育师资交流等方式实现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14.确保体育运动安全。完善体育运动安全责任制度、预警制度、检查制度和追究制度,把运动安全隐患降至最低程度。坚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充分准备、运动适度、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坚持适时运动、严守操作规程、掌握动作要领,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以科学引导促安全。定期更换运动器材,及时更换有安全隐患的体育器材,坚决不用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器材,以完好器材促安全。

15.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切实保障预算内经费投入,加强成本核算,管好、用好预算内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确保体育工作的顺利推进。争取国家和省有关方面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以及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全面改善体育条件。

一七年五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