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工政〔2020〕89号
各二级学院、体育教学部,各部门:
根据学校《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校教〔2020〕25号)要求,在各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校内外专家评审、校学术委员会评议、学校审定,共确定2020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现予以公布(见附件)。
本次获奖项目集中体现了近期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特色、创新和成效,请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充分发挥教学成果奖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附件:2020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2020年12月25日
附件:
2020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序号 |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获奖等级 |
1 | 双引双驱,五融六转,苏南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 汤正华、张兵、邹一琴、胡智喜、王传金、周泽民、金向红、谢金楼、潘雪涛、郭魂、朱建群、吴泽颖 | 特等奖 |
2 | 毛国勇、张燕红、郑仲桥、蔡纪鹤、姚文卿、鲍玉军、秦月梅、鞠金涛、鲍彧、陈功 | 特等奖 | |
3 | 新工科导向的机械类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郭魂、王晓军、吴小锋、尹飞鸿、何亚峰、苏纯、沈洪雷、徐红丽、曹霞、江炜、冯春、门艳忠、高双胜 | 特等奖 |
4 | “四引导四融合四对接” 高质量应用型土建人才的“精益化”培养 | 郭献芳、李文虎、李雄威、朱建群、董海荣、常征、周军文、王利文、傅睿、张赤宇、张岚 | 特等奖 |
5 | 基于协同,追求融合,致力创新的国际化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张建波、杨晓岚、孙晓轲、张志欣、程妍涛 | 一等奖 |
6 | 知创融合、研教融通:地方高校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十年探索与实践 | 汪群、曹国、仲晶晶、张忠、许珂 | 一等奖 |
7 |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综合体的构建与实践 | 庄燕滨、奚吉、何中胜、费贤举、蒋巍、胡智喜、王文琴、孟祥莲、李春光、李亦飞 | 一等奖 |
8 | “三维两融一化”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赵可恒、徐茵、彭伟、秦佳、张金贵、何玉莲、史洪、于洁、龚声明、朱亮亮 | 一等奖 |
9 | 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高校仪器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潘雪涛、杜文汉、王加安、蔡建文、郭杰、张美凤、葛为民、李辉 | 一等奖 |
10 |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蔡纪鹤、袁洪春、鞠金涛、黄文生、刘明芳、朱益利、范力旻、陈伦琼 | 二等奖 |
11 | 基于“对接经济新常态,联动区域产业,聚焦智能制造”的机械类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尹飞鸿、江昌勇、郭魂、徐红丽、陈勇将、吴小锋、沈洪雷、王晓军、苏纯、常睿 | 二等奖 |
12 | “一体两翼四驱”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实践 | 王利文、曾雪琴、高星、李鹏波、丁川、杨曙兰 | 二等奖 |
13 | 基于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谢燕红、陆克寒、朱鹏杰、印兴娣、周彤、吴邦江、王振军、华云刚、张律 | 二等奖 |
14 | 科教协同提升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团队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李晓芳、徐煜明、谢光前、李春光、李曙英、孟祥莲、时翔、王甜、刘芝怡、卢付强 | 二等奖 |
15 | 践行能力培养理念,建构以应用型课程精品资源为引领的土力学与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 朱建群、李鹏波、施维成、吴昌胜、段超然 | 二等奖 |
16 | “育人、强体、健心,校园无处不体育”——常州工学院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 王红福、王祥、周中军、武俊昊、方曙光、刘国春、朱亚男 | 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