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常州工学院积极融入地方产业、深化产教融合,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并将产业学院建设作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大战略部署。学校目前建有产业学院12个,含3个省重点产业学院,其中,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为首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碳纤维新材料产业学院为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为宣传学校产业学院建设成效,营造产业学院之间相互学习氛围,助推产业学院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常州工学院现推出“产业学院建设典型案例”系列报道,专题介绍常州工学院产业学院在促进人才培养、科技研究、产教融合、技术革新、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敬请关注。
典型案例分享七
发展历程
development history
建设情况
development
图1 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学院组织运行构架
二、建设高水平专业学科群
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学院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和物联网工程等专业开展人才培养,围绕学校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发挥学院专业学科优势,紧密结合江苏省和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瞄准常州智转数改、通用航空、轨道交通等十大产业链转型升级对新一代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需要(安全通信、安全数据、安全软件、安全计算),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数字信息技术”为创新动力,贯彻“新工科”办学理念,多学科交叉互融,精心规划培育,整体提升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三、建设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
学院为解决网络安全实践课师资短缺问题,积极推进“互补型”校企联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支持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在职教师双向流动、两栖发展,打造一支适应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自主创新及国产化领域形成持续的科研与教学能力。通过产学研校企协同合作项目,将教师安排至企业实际项目中,并定期组织行业工程师提供先进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经验,充实行业知识,促进教师团队科研、实践和应用水平的提升,重点打磨课程内容和教学案例,将网络空间安全行业的前沿知识应用到实际应用中。借助《江苏省产业教授(本科类)选聘办法》等省市政策,学院聘请企业十余名行业企业专家来校兼职兼课、担任企业导师和创新创业导师,促进学生实践创新发展。
图2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图3 产业学院教师入选常州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
培训师资专家库并获奖
四、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从实践、应用两个维度,校企联合打造网络空间安全工程实践类教学平台。将产业真实环境、真实项目案例引入教学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大学四年沉浸在产业环境中开展实践学习,切实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学院引入合作企业提供的内容、平台及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完成产业环境引入,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完成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支撑教学改革的环境建设。学院通过校企共建、企业资助等方式,建成了“常工-电信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基地”。
图4 常州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开班
图5 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与产业学院对接交流
五、培养高水平网安行业人才
学院强化新工科理念,重视网络空间安全产业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等专业的交叉融合,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要求,突出素质培养与复合型知识结构构建,构建“创新引领、德能并举、理实一体、产学融通”的网络空间安全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图6 网络空间安全产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1)强化课程思政,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融入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打造以“红色网络空间安全”为特色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群,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建立“四导”沟通机制,使学生具有坚定信仰、法律意识和家国情怀,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图7 “四导”沟通机制
(2)实施项目驱动,提升学生产业技能
学院在学业指导上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充分利用产业优势和云平台等多种先进方式,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产业问题的技能,与企业联合设计产学融通的教学环节,确定理实合一的实践内容,将项目嵌入课程,实现产业技能培养的体系化。
(3)推动以赛促学,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通过“课证融通”和“赛证结合”,推动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增设夏季小学期,通过集中竞赛培训、企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图8 产业学院学生在常州市护网行动中获表彰
近五年以来,学生承担了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共计36项;获得全国各级信息安全、新一代通信技术、大数据技能等竞赛奖励和荣誉300余项,其中,在“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等信息安全类学科竞赛中获奖82项,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创新取得授权专利60余件。
目标展望
Target Outlook
图10 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学院校内实训基地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