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产业学院建设 | 典型案例分享第九期

发布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24-01-10浏览次数:13

编者按:

常州工学院积极融入地方产业、深化产教融合,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并将产业学院建设作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大战略部署。学校目前建有产业学院12个,含3个省重点产业学院,其中,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为首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碳纤维新材料产业学院为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为宣传学校产业学院建设成效,营造产业学院之间相互学习氛围,助推产业学院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常州工学院现推出“产业学院建设典型案例”系列报道,专题介绍常州工学院产业学院在促进人才培养、科技研究、产教融合、技术革新、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敬请关注。

典型案例分享九


校级产业学院

——

苏南公共文化服务产业学院


图片

学院简介

图片

College introduction


苏南公共文化服务产业学院依托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编导”和秘书学专业以及理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与常州广播电视台、常州麦拉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时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常州有谱传媒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共建,于2022年12月获批校级产业学院。该产业学院致力于提供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文艺精品创作服务、文化知识传授服务、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传承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培养适应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服务苏南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学研结合及科技成果转化。


图片

建设举措与成效

图片


development


一、优化协同育人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苏南公共文化服务产业学院利用学校新文科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构建课内实践教学、学科竞赛、行业集中实践、基地项目孵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五维一体”实践育人体系。持续深化与共建单位的合作,双方实现了资源共享、人才共享和成果共享,所有专业学生均有机会在合作单位实习实践,参与文化服务类项目的文案策划、图片拍摄、视频制作等环节。同时,通过组合校园媒体、社团组织,与合作单位共同设立青年创意写作工作坊、“海棠初心”视频制作工作室,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共享人才资源,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落实产业教授政策和互聘计划,加强与业界互动,建设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共同开展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共同服务地方社会文化需求。入职学院的新教师,均赴合作单位挂职锻炼不少于3个月,通过跟岗实践、参与项目组等方式,青年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指导学生开展实践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受聘产业教授全部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制订、课程教授、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学科竞赛辅导,并定期作专题辅导报告,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和市场需求,拓宽视野。合作建设“文化创意与传播”微专业,共建1门课程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课程),1门课程获批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三、深化产教融合,推广教科研成果

依托苏南公共文化服务产业学院,建立12支产教融合创新服务团队。两年来,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科研项目27项,服务经费500余万元。先后完成焦溪古镇历史文化价值研究项目,出版《焦溪古镇》丛书、《焦店老家》丛书;开展常州慈善文化研究,出版著作《常州慈善概览》、编撰《常州慈善》杂志;建设江苏当代文学研究基地,开展常州现当代作家研究(瞿秋白、高晓声)、常州望族研究(庄氏、奚氏、毛氏等)、方言研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举办“创意传播赋能城市发展”文化传媒人才培养论坛,在焦溪古镇、庆丰村等设立成果展示点,积极推广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

四、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苏南公共文化服务产业学院积极搭建互联网+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平台,共同建立文学阅读、望族家谱、地方志研究资料等数字资源,实现数据共享;建设地方文化展示影像、音视频资料库;建设地方文艺创作题材库;建立助农直播团队;排演“反诈骗”类舞台剧赴各社区演出等。共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建立等课题研究,为地方公共文化服务进步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

五、瞄准高等级赛事,培育创新成果

与合作单位共建指导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一年来,指导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赛事中获省级及以上竞赛奖项近3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1项。在“第十八届‘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红色专项活动全国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在该项赛事该项赛道上的重大突破。


图片

目标展望

图片


Target Outlook


苏南公共文化服务产业学院紧扣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校企合作为重点、科学研究为支撑、专业建设为抓手,以苏南区域为基础面、常州为重点,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深度融入区域产业之中,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群,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学科专业与区位优势的无缝对接,真正在服务地方中获取资源、提升能力。根据公共文化服务产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强与公共文化服务产业相关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进一步提升学生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服务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推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