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了七大建设任务。为展示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大国家现代产业学院间的交流共享,提升示范性与影响力,鼓励更多高校和企业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新机制,拓展合作新领域,“现代产业学院”公众号推出【典型】栏目,欢迎各现代产业学院积极投稿。
2017年,广州大学联合腾讯等国内十多家软件行业创新型企业建立智能软件学院。学院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人才的巨大需求,依托计算机及相关学科优势,以校企协同建设高标准人才培养体系和高质量协同创新研发平台为目标,致力于培养智能软件创新型专业人才。学院每年为智能软件及相关行业输送6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并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智能软件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标准化、基础技术、新产品研发、产品认证等公共技术服务。2020年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示范性产业学院。2021年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院长由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院长王捍贫担任,聘任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顾问及副院长,人才培养方案、产学研合作项目等决策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术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学院下设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综合办公室、专业实验室、省市级科研平台,按各自功能职责开展相应的工作。广州大学出台了一系列学校产业学院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产业学院管理机构设置规定,并且明确了资金来源与使用办法。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校企师资队伍,学术带头人为张景中院士、方滨兴院士及郑志明院士,团队中教授26人、副教授29人、企业兼职教师60多人,拥有海外经历50多人。引导专业前沿的发展方向,其他教师以研究方向为团队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工作,发挥各教师优势,更加针对性、系统地培养人才。
张景中院士、方滨兴院士、郑志明院士
广州大学智能软件产业学院与国内10多家软件行业知名企业共建四大类产学研协同平台:
①面向人工智能及网络安全等领域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5个;
②面向智能计算、高性能计算、智能教育软件领域建设院士企业工作站4个;
③建立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硕、教育技术学硕及电子信息专硕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个;
④建立各类实习基地7个。
在产业学院的统筹下,制定整体合作计划和目标,四类平台明确合作内容和责任分工,建立了有效的协作机制,保证了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得高校师生走进企业,企业也走进校园,形成了双向多元化、多场景的校企协作。
双向多元化校企协同平台
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实验班”、“创新项目”、“学科竞赛”为抓手,建设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采用面向企业需要的基础研究及工程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与培养架构,开设企业专家讲堂,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形成“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依托“景中班”、“方班”、“创新班”为代表的3个创新实验班和3个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学院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学生获奖学金、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科竞赛、主持或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基本全覆盖,每年学生的就业率均稳居全校之首。近三年,学生参与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级科技竞赛活动获奖100多项,其中国家级20多项。“天眼情报”软件系统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0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广州仅两项)
。
学生获奖情况
学院教研成果丰硕
近五年,学院获批国家一流专业2个,建设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及校企课程共26门,获得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40多项、发表教改论文50多篇。相关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022年、2018年)及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
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团队教师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CCF终身成就奖、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一等奖、广东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各级科研与教学近20项奖励。
学院与新华三的合作模式入选2021年中国高教学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和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优秀案例。
校企协同优秀案例奖
智能软件产品初现成效
学院与共建企业共同研发了多款智能软件产品。其中面向数学教育的“网络画板”已成为国内外智慧教育行业的优秀产品,已为国家公共资源服务中心及10多个省市资源服务平台、智慧教育行业企业(如希沃、科大讯飞、天喻信息、好未来、腾讯、联想等数十家公司)提供支撑服务。目前网络画板注册教师用户超过300万。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州考察,在合作企业希沃公司观看了网络画板的教学演示,肯定其创新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合作企业
考察智能软件产品“网络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