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现代产业学院案例推介(转载自:现代产业学院公众号)

发布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24-03-28浏览次数:13

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了七大建设任务。为展示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大国家现代产业学院间的交流共享,提升示范性与影响力,鼓励更多高校和企业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新机制,拓展合作新领域,“现代产业学院”公众号推出【典型】栏目,欢迎各现代产业学院积极投稿。


案例推介


学院简介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现代产业学院依托现代中药创新中心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工程学院,“立足天津、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深化产教融合,与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围绕中药制药行业的发展和区域人才需求,通过产教融合与校企共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推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制与推广,促进成果转化,提升制药企业技术水平,支撑高质量中药发展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融合信息化技术攻克“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药品临床应用”全程质量管控,实现中药质量持续提升,培育中药大品种产业群。

中药制药现代产业学院


加强与龙头中医药企业深度合作,培育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建设跨界协同、中医药产业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中药制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高地,为行业输送综合能力均衡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特色做法
构建实施多主体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基于多主体协同育人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培养模式,聚焦中药制药行业岗位需求的发展和区域人才需求,实施“产-教-研”三位一体的学业发展模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三赢”方案,培养敬业奉献、实干务实,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可在行业产业一线就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基于多主体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基于现代中药制造产业链打造特色优势专业

 基于中药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药制药国家一流专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药制药工程学学科、天津市“智能制药与绿色制药”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院校之间协调沟通和资源分配机制,建立与科研机构、行业企业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完善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参与以“订单式”为导向的交叉性微专业建设,开设交叉性学科课程和微课;联合企业以横向项目或交叉学科研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鼓励教师组成跨学科教学团队,合作讲授跨学科课程。在学科方向上,坚持“以一流学科为基础”的理念,结合中药制药特色和新工科建设优势,着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培养高素质中药制药专业人才,从学科内涵建设到学科外延应用整体提升学科水平。


天津中医药大学列入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药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中药制药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新增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搭建中医药产业产学研服务平台,助力中药制药发展

 依托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方剂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中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现代中药创新中心、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等多个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打造产、学、研一体交流平台和产业转化应用平台,推动应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中药制药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教融合,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积极互动,发挥产学研合作示范影响,提升服务产业能力。


天津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天津市高校智库优秀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联合北京和利康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智能化中药房联合实验室”


产学研三方融合 凝聚科技竞争力-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天津中医药大学与天津医药集团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典型经验

 中药制药现代产业学院坚持以中药产业问题和中药制药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借助企业在制药科技创新中的出题者和牵引者作用,基于多主体协同育人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培养模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三赢”方案,全力提升中药制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推动中药制药特色专业品牌建设,通过引进企业研发平台和生产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以项目和关键技术为驱动打造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高水平教学团队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平台,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和重大成果转化,提高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能力,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建设成效

1

 基于多主体协同培养中药制药产业链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于教育部首批新工科和第二批新工科建设的基础,围绕中药制药产业链人才需求,推进“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联合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和利康源医疗科技有限等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学校外聘教师制度,吸引企业专家和企业精英参与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案例库等。创建新工科中药制药人才培养与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政校企互相协作、资源整合、开发共享的协同育人体系,建立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2

 基于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打造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在院长张伯礼院士的带领下,中药制药现代产业学院形成了一支由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天津市教学团队以及企业导师团队等团队组成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凝聚团队力量,立德修身,潜心治学,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探索校企人才双向互补互动机制,基于中华中医药中药制药工程分会、组分中药与智能制造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以及合作企业等选聘兼职导师,以项目和关键技术为驱动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打造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分中药与智能制造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

天津市“中药制药新工科教学团队”

3

 基于现代中药制造产业链建设集群式的实践基地。基于中药行业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流程,构建多主体间的合作模式,以中药制药“智”造技术升级为切入点,以培育中药大品种为载体,将制造技术功能数字化和信息化相结合,围绕中药制药全产业链,以提高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等为目标,针对中药品种临床定位和安全性等关键问题深入研究,开展产业技术转化研究与制造技术升级改造,充分利用天津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园、行业龙头企业等优质资源,构建产-学-研-创四位一体集群式实践教学平台。

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


4

 打造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产学研服务平台。围绕中药制药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发展,强化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大力推动科教融合,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积极互动,发挥产学研合作示范影响,推动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创新中心、大学科技园的融通发展,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之间通道,以及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助力中一段药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行”启动仪式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乌镇宣言》发布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