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多已纳入各省顶层设计规划之中。为展示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大全国高校现代产业学院间的交流共享,提升示范性与影响力,鼓励更多高校和企业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新机制,拓展合作新领域,“现代产业学院”公众号推出【动态】栏目,展示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效,欢迎省级产业学院积极投稿。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产业学院依托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由航空制造工程学院牵头,联合景德镇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江西佳时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润尼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景航航空锻铸有限公司等小巨人企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等航空制造产业链龙头企业共同建设以“一个研究院、三个中心、一个平台”为核心的“1+3+1”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载体,探索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构建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小巨人企业联动促进航空制造产业发展机制。2022年,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产业学院入选江西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建立“多主体”组织机构和协同机制
学院采用混合制组织构架,南昌航空大学、景德镇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以及航空制造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建,协同治理。由参与单位组建产业学院理事会,负责重大事务协商与决策,制订产业学院的总体发展路线,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确定各方权责。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下设综合办公室、学生工作管理办公室、产学合作部、教学管理部等,其中教学管理部下设置各个专业系,承担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立、实验实践(含毕业设计)环节的安排和指导等;学院建立学院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发展方向,为产业学院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保障,确保现代产业学院正常运转。
建设产教融合教学与资源中心
依托航空制造企业产业链,围绕生产制造、连接、热处理、装配、成形检测等职业岗位群,优化了专业架构与发展规划。结合航空制造产业发展新技术、新特点、新需求,将航空制造产业所需知识、能力和素养融入专业培养的能力目标,校企共同制定符合学校定位、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和实践环节安排。学院秉承“产教融合、实践创新”的思想,以航空强省班学生为依托,实行两年的培养模式,第一年实行专业理论+企业实践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景德镇和校本部两地开展教学环节,第二年实行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培养。结合航空制造企业的产业和岗位需求,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为企业实践奠定理论基础。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为学生授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学期初增设了《安全教育与企业文化》《认知实习》课程,让学生对专业和航空制造企业有一定的认识,学期中增开了《科技创新》《大国工匠讲座》等课程,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利用好国家级技能大师、大国工匠、劳模等思政引领,激励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人才队伍。
根据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安排,《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原理》等课程理论性较强,在南昌航空大学校本部进行,采用线下授课,线上资源辅助的方式进行。《识图与测绘》《航空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实践性较强,采用校企共同授课,上课场地根据课程环节的需求,分别设在教室和企业现场完成。学生进企业现场学习,由担任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带队,这样有利于理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培养校企互通的“双师”队伍奠定基础。
依托校企联合授课模式,将学校课程的资源与企业教学资源整合,推动校企合作课程的资源建设及相关教材的开发等。目前已经规划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各建设一门校企课程。
结合航空制造产业学院的建设要求及学校政策支持,加大企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聘请了相关专业的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到学院授课,或在企业现场教学,安排了高校教师到相关产业学习交流。企业教师担任《机械制造技术》《识图与测绘》《航空材料及热处理》等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任务,共同培养学生,形成了一支了解产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航空制造产业学院学生在扎实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一周开设两次科技创新课程,以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为导向,在老师的指导下,已有90位同学报名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学生根据自己的擅长,自主组队,选择赛事,设定项目课题。通过科技创新训练,不仅使得创新创业的理念得到提高,业余生活更充实,也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建设产教融合研究院
学院成立产教融合研究院,联合单位分别有航空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佳时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以及景德镇航空制造企业,以支撑航空制造产业及江西省制造企业发展、服务航空制造企业产研需求为目标,依托学校先进航空制造技术,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研究院目前就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订单培养模式研究,专业共建,双师型师资培训,校企成果转化、推广,就业创业孵化服务,组织论坛讲座等工作达成一致,并与江西佳时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定制班协议。
建设了航空制造协同创新实践平台
依托景德镇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基于江西景航航空锻铸有限公司、景德镇明兴航空锻压有限公司、江西昌兴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省信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建企业的战略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聚焦航空制造产业“成形-制造-连接-装配”全过程产业链构建了校外实践实训平台,加上校内航空热加工实验中心和机械工程实验中心,供学生全流程实训实习。
围绕航空制造产业链的创新需求,基于学校的研发平台和创新创业基地,结合企业的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难题,搭建了兼教学、研发、创新校企一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实践平台。
针对大型件锻造、发动机机匣电子束焊接和电阻点焊熔核动态行为及质量判识等难开展的实训内容,应用虚拟现实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企业生产标准、运营环境,搭建了虚拟仿真教学实训中心,升级了传统专业实践教学资源。
建设了航空制造协同创新实践平台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2023年学院共有校企合作课题82项。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参与项目研发,技术攻关,参加卓工联盟毕业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邀请共建企业工程师为学生做专题讲座、授课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对航空制造产业的认知;以挂职的形式安排了教师到江西景航航空锻铸有限公司挂职,提高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
面向共建企业开展专题培训、课程培训和同等学历提升培训等。已向航空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大型飞机薄壁结构件加工变形分析与全过程控制策略》《难变形材料复杂结构薄壁件高性能成形仿真技术》《超声振动辅助加工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航空制造中的应用》专题培训3人次,和CATIA二次开发课程培训3人次。面向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同等学力提升培训2人次,航空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人次,江西景航航空锻铸有限公司4人次,景德镇明兴航空锻压有限公司4人次,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55人次,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35人次,中国航发长江动力有限公司30人次,中国航发贵州红林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8人次,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3人次,中国航发动力控制股份有限公司9人次,助力企业产业职工学历提升。
阶段性成果展示
培养模式-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无缝对接为导向,探索了分段递进式(即1学期校企联合理论实践学习+1学期理论+专业轮岗培训+近1年企业岗位实习),贯穿工匠精神、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资源-学院联合航空制造企业共同规划开展了教学资源建设,依托校企联合授课资源,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已规划《锻造工艺及航空锻件案例》《航空材料热处理》《飞机工艺装备》《先进航空制造技术》4本校企合作教材,为丰富教学线上资源,已规划《计算机绘图与机器测绘》数字课程资源开发。与北京润尼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5门虚拟现实课程资源,拟建设航空发动机全流程制造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产教融合建设-学院申请加入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并成为理事单位,申报2024届卓工联盟毕业设计大赛21项。学院依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申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团队。
师资建设-学院从航空制造行业领域聘请10余位校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分别推荐了江西昌兴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航空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位专家申报江西省产业教授并担任兼职教师,现有4名校内教师通过挂职锻炼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并承担产业学院部分教学任务,推动科研课题从实践中来,反哺到教学中去。
面向极端环境的高端装备再制造形性调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成果提出了多能场耦合激励作用下修复层组织和性能的调控理论,创新发明了“超声&电弧耦合共熔池”修复技术;提出了修复层“软硬兼施”的反常规设计理念,形成“软硬搭配”的修复体系,大幅提高修复层性能;创新发明了修复层制备和检测系列装备,构建了服务于高端技术装备再制造的技术和装备体系。
金属封严环成形技术取得新进展,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封严环其壁厚超薄、变形大、精度高,滚压成形中常因为局部塑性变形不均匀,导致环件产生开裂、起皱等缺陷。针对此类超薄壁复杂结构件的工艺特点,南昌航空大学联合相关企业设计开发了多套超薄壁复杂截面环件滚压成型系统,基本满足了各种航空发动机用金属封严环的成形工艺需求。使得金属封严环的成本大大降低,成品率大大提高,实现了金属封严环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贯彻落实产学研深度融合,校企协同技术创新有突破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展了多项课题,涉及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方面。学院依托企业课题组织申报了首届企校协同创新大赛,以破解企业发展中的实际技术问题为主要目标,以校企协同技术创新攻关为基本模式,大力促进企业创新需求与高校成果研发转化的深度融合。学生首次参加2023年企校协同创新大赛,4个项目入围企校协同创新大赛专项赛决赛,经过小组赛、复赛,3支队伍从全国参赛队中脱颖而出,获得“机器人+”专项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其中一等奖项进入全国总决赛。
社会服务
依托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创新合作中心建设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已提供的具体服务有科研企业培训、人才输送、社会培训、技术咨询等。通过科研企业培训,企业工程师认识到工程问题本质上是科学问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联合申报项目,2023年 已和航空制造企业有82项课题合作。共建企业为学院提供实习实训场地,让学生提前认识了解企业,为人才输送奠定了基础。通过同等学力提升培训班,吸纳了航空制造企业近80人报名参加同等学力提升。
国际化交流合作
学校举办了与产业发展有关的产教融合、专创融合、科教融合的2023国际产学研合作会议,学院承办了国际产学研用会议航空制造技术分会论坛,会议传播了产业文化、国际技术前沿、传承工匠精神,邀请了国内外校企专家学者讲座,通过举办交流会增强学校与产业链之间了解,提升学院国际影响力,拓宽师生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