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教务处2021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作者:[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 2021-03-29 浏览次数: 1634

校教202120


各二级学院、体育教学部

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和有关要求,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教务处制定了《教务处2021年工作计划》,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落实。

各二级学院、体育教学部根据学校工作的总体安排,参照《教务处2021年工作计划》,结合本单位的人才培养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本年度的教学工作计划,并于2021430日前将纸质文稿加盖公章后报送教务处,同时发送电子文档至jwc@oa.czu.cn

附:教务处2021年工作计划


教务处

2021年3月29日


教务处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教育部“双万计划”收官之年、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目标任务完成之年,也是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对标《常州工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常州工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专项规划》《常州工学院2021年工作要点》的任务,教务处将全面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教高2021苏教高20211)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本年度将加快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和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工程,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重点工作

1.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要求,完善我校课程思政建设组织架构和教学改革制度,以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为平台,系统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建设一批融入思政育人功能的示范课程,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课程思政教师和团队,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和评价体系。通过校院两级培育,实现“三个百分百”(即100%的专业都形成自身特点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100%的课程均融入课程思政,100%的教师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学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成功经验,争创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教学团队)、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和江苏省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2.加快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

开展第二轮专业优化与动态调整,进一步凝练专业方向和特色,实现专业差异化发展,构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一流专业协同建设体系。以产业需求和优质就业为引领,以品牌专业和产教融合为驱动,系统开展校企深度融合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加快推进“新工科”和“新文科”建设,提升专业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序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师范专业认证,健全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力争新增23个国家一流专业、68个省一流专业,1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3个专业自评报告或申请通过,形成20个左右高峰专业、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基本形成定位精准、特色鲜明、在同类院校中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专业结构布局。

3.加快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完善一流课程学科布局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培育,力争在“双万计划”收官之年实现较大突破。大力推进一流课程软硬件平台建设工作,将30个左右教室改造成智慧教室,助力一流课程教学改革;加大校内SPOC平台的使用培训辅导,扩大平台使用效果和质量。继续开展校级各类一流课程、产教融合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培育工作,通过实施“1155计划”(100门一流课程、100SPOC课程、5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0门产教融合示范课程),完善一流课程学科布局,尽快形成多学科均衡发展、多专业齐头并进的一流课程建设氛围,建设一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流课程。力争新增3-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8门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

4.加快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完善体美劳教育体系

全面推进通识教育综合改革,针对德智体美劳“五育”中,一直被视为短板弱项的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开展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通过开足体育课、开全美育课、开出劳动课等措施,推动教体相融合,划出美育硬杠杠,构建劳动教育责任链条。借助通识课程宽度与深度优势,引领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明确社会担当、弘扬劳动精神、提升审美水平、养成健康体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

5.加快推进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实现突破

加快推进课堂改革,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堂设计,解决好怎么讲好课的问题,杜绝单纯知识传递、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现象,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加快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建立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线,多层次、多模块、多功能相互衔接的实验实训课程体系,推行“模块化与系列化相结合、实验与实训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培养模式,开展“工程现场式”实践教学活动,营造“工程化”学习氛围,促进专业与产业的融合;加快推进重大成果培育,深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实施意见》,继续推进产教融合六大培育工程,力争在2021年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等申报中取得突破。

6.加快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共建新型教育共同体

与知名企业、行业龙头建立一批技术先进、模式创新、教研兼备、资源共享的校企共建实验室,构建综合实验平台,各二级学院建设12个基于真实作业场景、真实技术条件、真实案例的开放实验室。深度对接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链,创新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稳步推进智能制造、新传媒创意、碳纤维新材料、电机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建立以“产业为逻辑、应用为核心、政府为主导、校企为主体”新型教育共同体,为申报国家级、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做好准备,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的产科教融合生态体系。

二、主要工作

(一)教学运行

1.做好教学任务下达、教学进程安排、学生选课、课表编排、日常调停课、教室调度、通识选修课安排、学生退选课等日常教学工作。

2.做好期末考试、期初补考、重修课程考试、学位英语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日语专业四级等考试的组织工作。

3.做好学分认定初审、反馈、成绩录入等工作,做好学生成绩管理、成绩单编制造册与存档工作。

4.将体美劳教育落实到培养方案,按照“9775”模式做好2021级培养方案的制(修)订、论证、审核和编印工作;做好2022级培养方案制(修)订准备工作。

5.优化引进的网络通识选修课程资源,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网络通识选修课,做好网络课程相关管理工作。

6.定期召开二级学院教学秘书及教学信息员会议,及时传达有关任务和要求,听取意见和建议。

7.配合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安装部署学生自助打印系统,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8.组织做好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工作,进一步抓好教风、学风和考风工作。

9.做好2021年度全校教学工作量和重修工作量核算。

10.进一步发挥学生咨询室作用,加强学生学业指导,编印《2021级本科生学业指导书》。

11.做好教学运行数据统计、信息汇总工作。

(二)学籍管理

1.组织做好2021年度学生转专业工作。

2.组织做好学期初学生学业预警工作。

3.做好2021届毕业生学历学位资格审核、制证发证、学信网学历即时在线注册、学位网学位授予数据报送、学籍卡编制造册与存档等各项工作。做好2022届毕业生基本信息上报、电子图像采集与校对等工作。

4.做好毕业生结业换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补授的审核、申报、制证发证和注册数据上报等工作;做好学信网学历证明书发放信息标注工作。

5.做好2021级新生学籍信息核查、数据接收、编班及教务系统相关信息维护、学信网学籍电子注册和学生证、校徽及火车票优惠卡发放与办理等各项工作。做好新生应征入伍等保留入学资格相关工作。

6.做好在校生新学期注册、新学年学籍电子注册和学籍异动的登记、报批、存档、教务系统信息维护以及学信网标注。

7.为各部门提供所需学生信息和数据,并做好各类数据统计工作。

8.配合国际交流学院做好来华留学生学籍管理相关工作。

(三)教学建设与研究

1.完成2021年度专业优化与动态调整工作,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开展2021年一流专业的申报以及20192020年度已获批7个国家级、9个省级、8个校级一流专业的建设、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做好认证申请获受理的4个专业的自评和专家进校考查工作,做好2021年准备申请认证的8个专业的管理服务工作,开展已通过认证的3个专业的年报提交工作。

2.开展做好交通运输、飞行技术和飞行器制造工程等3个专业的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增列审核工作,做好飞行技术、美术学等2个专业的新设专业评估工作,做好2021年度新增专业的论证、遴选与申报工作。

3.组织做好各类省级及以上教学建设项目的遴选、推荐、验收工作,做好校级五类“金课”、产教融合型课程、产教融合型教材、教学改革项目及其他教学建设项目的申报与验收工作。

4.组织开展2021年“产教融合六大培育工程”的申报工作,做好前两轮“产教融合六大培育工程”的过程管理、中期检查和验收工作。

5.做好2021年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的遴选和申报工作。

6.完成2020年教学奖励的申报、校核工作。

7.开展现代职教体系试点相关项目的申报、教学巡查、组织管理等工作。

8.做好学校各类人才工程、评优评先、职称申报等教学类项目(成果)的审核工作,做好学校基本状态数据、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教学质量评估报告等各类数据的统计填报工作。联合计划财务处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各类教学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的指导、检查、督促工作。

9.配合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完成教育部、省教育厅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申报工作、做好2020年度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和2021年度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做好中心网站的建设和运维工作。

(四)实践教学

1.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完善校企合作实践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实习实训的教学质量,规范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建立、使用、管理,提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企共建实验室的使用成效,拓展实习实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打造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2.积极推动一流实验室建设,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发与应用,推进全校实验室开放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

3.进一步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过程监控与服务指导,做好毕业设计(论文)意识形态审核管理,积极推进毕业设计维普系统的试用,做好2021年度校级、推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申报与评选以及省抽检工作,力争获评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8-10篇,抽检全部合格。

4.做好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组织2021级学生和新进教师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培训和考试,做好实验室安全检查的组织、检查及整改汇总。完成2021年省实验室信息统计上报、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上报、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年度报告上报、危化品使用专项治理信息填报以及高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等工作。完成省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现场检查整改报告。

5.积极推进校企共建实验室、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工作,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走访巡查和工作调研,完成校外实习教学基地的签约、走访、挂牌、统计、资料归档等管理工作,并遴选产教融合实验实践教学示范基地。

6.按时完成建筑信息模型、Web前端开发、物流管理、智能新能源汽车、母婴护理、5G移动网络运维6个“1+X”证书制度试点的周报上传工作;组织各二级学院积极申报2021年度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组织申报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配合其他部门和二级学院做好虚拟仿真金课的建设工作。

7.积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促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从产业学院立项建设、管理运行与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进一步明确学校、二级教学单位、产业学院的相应职责。争取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立项1项,省级产业学院立项1项。

8.积极推进2021年度教学实验室设备采购审批和论证,确保设备采购计划得到落实和执行,并组织申报下一年度实验室设备采购计划。

(五)教材服务

1.组织完成全校教师、学生使用教材选用、采购、入库、发放、结算等工作。

2.协调簿本等纸制品的印制、发外加工等工作。

3.做好近三年出版及省部级以上重点教材、推荐教材和马工程教材统一使用等数据统计工作。

4.做好年度教学质量评估和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采集的相关数据统计工作。

(六)综合管理

1.做好各类文件、通知的上传下达工作。

2.做好部门发文及新闻报道的网络上传工作。

3.做好部门材料归档学校档案馆的工作。

4.做好部门资产管理工作。

5.协助完成支部党建工作。

6.协助完成部门员工考勤、聘任、部门及教职工年度考核、评优等工作。

7.协助做好第十一次教学工作会议的准备工作。

8.做好本部门学生助理的工作安排及考核、评优工作。

9.做好部门邮箱、来电的校内外人员咨询、信访等的协调、回复工作。

10.协助完成2021年度招生计划编制以及专业选考科目方案确定工作。

三、其他工作

1.严抓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常州工学院 2021 年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机关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1年学习计划》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党风廉政教育,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理念,继续加强以“提升管理效能、提高服务水平”为主线的机关作风建设,确保教务处工作风清气正。

2.召开第十一次教学工作会议,分析研判教学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全面回顾总结学校两年来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审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明确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任务,激发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一流专业、一流人才、一流成果的涌现,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3.强化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建设,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提高教学管理过程中防范化解风险、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能力。

4.完善并完成《常州工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专项规划》,协同师范学院完成《常州工学院“十四五”师范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

5.定期组织承办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专题研修班,扩大学校办学知名度,广交国内外学术朋友圈,提升学校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