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产业学院建设 | 典型案例分享第三期
作者:[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 2024-01-10 浏览次数: 13

编者按:

常州工学院积极融入地方产业、深化产教融合,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并将产业学院建设作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大战略部署。学校目前建有产业学院12个,含3个省重点产业学院,其中,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为首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碳纤维新材料产业学院为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为宣传学校产业学院建设成效,营造产业学院之间相互学习氛围,助推产业学院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常州工学院现推出“产业学院建设典型案例”系列报道,专题介绍常州工学院产业学院在促进人才培养、科技研究、产教融合、技术革新、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敬请关注。

典型案例分享三


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

——

电机产业学院


图片

发展历程

图片

development history


长三角是全国三大微电机产业带之一,常州是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全国早期微特电机的发源地和国家火炬智能微电机特色产业基地。为顺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积极融入地方产业,2020年6月,常州工学院联合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常州祥明智能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常州神力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蓓斯特宝马电机有限公司、常州市翰琪电机有限公司和江苏省智能微电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本着共商共管、共建共享的原则,成立校级电机产业学院,并于2021年6月获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图1所示)。


   图1 电机产业学院建设发展历程





图片

建设情况

图片

development 


一、建立组织管理架构

电机产业学院建设目标为构建“知识共享+联合攻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贯通模式,为区域电机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撑,在校企之间架设了一道沟通桥梁,实现双向赋能。采用“政府引导、学校主导、校企主体”的运行管理模式,其管理机构由理事会、专家指导委员会、管理运营团队三部分组成,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另设教学事务部、校企合作部、实践教学部和学生事务部等部门,制定了较完善的制度文件和运行管理办法(图2所示)。


  图2 电机产业学院组织管理架构

二、建设高水平专业学科群


电机产业学院依托的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学科均为“十三五”、“十四五”省重点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工程3个专业均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均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江苏省品牌专业3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个、江苏省特色专业3个。

为了响应区域电机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电机产业学院建构了机电类专业群与产业链、创新链相互匹配相互支持的响应机制,实现了“产业+”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赋能的专业特色。机电类专业群与区域电机产业链高度呼应。电机产业学院注重加强与常州地区的电机相关企业合作,保障专业电机特色,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一核两翼”的方式将专业建设紧密与电机产业链的“电机设计与开发”、“电机驱动与控制”相关企业融合,3个专业交叉复合并获批了“电机控制及应用”微专业,实现专业集群式发展,实现了与地方产业的精准对接。

三、建设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

通过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提出了“校代表+企航师”工程教学模式,实施“工程任务式”的多课程多专业协同教学,开展“工程现场式”实践活动,营造“工程化”学习氛围,构建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图3所示)。“校代表”是学校派往企业的教师,负责对企业实训的学习质量进行过程监控,同时配合企业导师从实际项目中凝练教学课题,既保证课题与实际生产结合的紧密性又保证课题的知识系统性,从而确保实践教学质量。“企航师”是承担实践教学的企业技术骨干,“企航师”结合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工程社会问题、职业素养问题等为学生讲课指导,打通学生成为工程技术人员之路的“最后一公里”。


   图3 “校代表+企航师”工程教学模式


实行专任教师企业“挂职”制度,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学院坚持“按需选派、重点培养、学以致用”原则,累计选派30名中青年教师到雷利电机等龙头企业开展为期半年的脱产工程实践。电机产业学院教师获省教学名师1人次、省“333”高层次人才等称号50人次。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48件,自主开发了50多个新技术产品,成果转化52项。

聘请企业专家兼职兼课,促进学生实践创新发展。借助《江苏省产业教授(本科类)选聘办法》等省市政策,学院聘请44位行业企业专家来校兼职兼课、担任企业班主任、企业导师和创新创业导师。学院拥有4位省级产业教授、10位常州市产业教授、2位常州市技能大师,为学生实现创新发展提供工程实践技术支持(图4所示)。


  图4 企航师聘任与校代表赴企业督导



四、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电机产业学院对接区域电机产业链的战略发展,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职业技能,建立了企业级、有梯度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经过2年多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初具规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00余台套,设备原值2100余万元。

通过企业捐助、企业配置、企业共建等方式,校企协同共建实验室。建成了瑞科先进制造校企合作实验室、合动伺服驱动联合实验室、海尔帕智能检测仪器联合共建实验室等15个实验室。

引企入校共建“研习工厂”,师生在“研习工厂”开展项目研发、实际案例训练、模拟生产、创新创业训练、技术与作品交流等,培养师生跨学科跨专业综合能力。


  图5 研习工厂开班


构建“2+3+4+N”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即“2维度”:课内实践教学环节、课外创新竞赛活动;“3中心”:项目研习中心、校企训练中心、创新创业中心;“4模块”:基础、综合、工程和创新模块;“N方向”:直流电机方向、交流电机方向、步进电机方向、无刷电机方向等。“2+3+4+N”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有力支撑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创新活动。以项目为主导,通过引入祥明智能动力、双杰电子等企业的电机制造、驱动与控制等产线,让学生真正融入企业产品开发全过程(图6所示)。


   图6  “2+3+4+N”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融企入教,拓展“基地+”企业实践基地群。融合了50多家有稳定就业关系的行业知名企业,拓展了学院企业实习就业渠道。

五、培养高水平电机行业人才

依托“研习工厂”,举办校内“明磁动力杯”电机控制与设计竞赛,通过企业出题、企业培训、企业评比的方式,帮助广大学生了解电机行业的前沿知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育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


   图7 “明磁动力杯”电机竞赛选手

现场进行答辩演示


学生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参与率达90%、竞赛获奖300余人次,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25项,获省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4篇、优秀毕业设计团队1个,公开发表科技论文25篇,学生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20余项,77%的毕业生在工作一年后从事研发或得到职位晋升。已毕业的278名学生中,在电机制造与控制相关领域就业率达93.5%;通过企业调研和问卷调查,显示96.2%的学生能够胜任工作职位,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2.3%。


  图8 电机产业学院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六、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


电机产业学院借助电机行业联盟与学会,赋能电机产业技术创新。作为“江苏省智能微电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和常州市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围绕电机产业微型化、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与区域电机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与创新,构建高水平产学研用相融的技术创新平台。

搭建“互联网+”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平台,建立大数据中心,搭建“互联网+”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平台对学院产学研活动跟踪和服务,通过平台加强对外宣传,开展技术研发、技术咨询和人才培养服务,为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七、推广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

电机产业学院围绕电机设计与制造、电机控制与应用开展教学与服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通过验收,相关成果获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专业改革成果作为典型案例在高教博览会上进行展示,并获得教育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秀案例1项、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3项。“技能大师进高校 产教融合育人才”在《中国教育报》上报道、“理念引领 模式创新 校企共育应用型人才”在《光明日报》上报道。

建设了一批具备理实一体理念、符合产业需求的课程,并进行相关课程和教材开发。学院现有产教融合型教材9部,20%以上的课程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产教融合型课程。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项,省级在线开放建设课程3门,省级重点教材立项建设6部,出版教材13部,获省级以上多媒体课件竞赛、微课竞赛奖项8项,出版教学类专著1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2篇。

通过推进一流课程建设深化一流本科教育,2020年,学院有1门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学院有2门课程被认定为江苏省产教融合课程。

八、积累产学研成果

电机产业学院充分发挥博士、教授的技术优势,鼓励博士以科技副总身份深入企业,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契机,建立了高新技术输送至企业、企业反哺人才培养的双向路径。电机产业学院与常州市翰琪电机有限公司、常州市亚美柯宝马电机有限公司、常州能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合作研发经费累计达3000万元以上。获批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 15名、省产学研合作项目18项,申请专利1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80件。目前已经有序地建设了30余家紧密结合型、校企共建、能够满足应用型本科生实习实训、创业就业、教师科技创新所需的“三合一”企业基地。

教师为企业注入了新技术、新成果,推动了企业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其中,磁悬浮高速电机研究团队为江苏明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磁悬浮离心空压机并顺利投产(图9所示)。磁悬浮空气压缩机采用主动磁悬浮轴承和高速永磁电机技术,实现磁悬浮高速直驱,没有任何部件发生接触或摩擦,转动部件悬浮于其中,转速可高达60000rpm。磁浮控制完全符合国际磁悬浮ISO14839标准,额定转速下,转子振动幅值小于10微米,整体水平国内领先。电机驱动团队为青力汇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开发了从100瓦到1000瓦直流无刷电机驱动器(图10所示),远销英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效率比市面上普通驱动器提升10%左右,部分指标国际先进。

    图9 为江苏明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开发的磁悬浮离心空压机

    图10 为青力汇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开发的系列驱动器产品


图片

目标展望

图片


Target Outlook


后期,电机产业学院将着力建成为电机产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研发平台,形成同类高校中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与技术支撑;建成为区域电机产业急需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逐年增加长三角地区电机产业人才培养数量,确保在共建企业就业率不低于40%;建成为引领区域电机产业发展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电机设计与开发、电机控制与应用两个领域的关键技术,打造产业技术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