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上海大学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案例推介(转载自:现代产业学院公众号)
作者:[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 2024-03-25 浏览次数: 13

 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了七大建设任务。为展示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典型做法成功经验,加大国家现代产业学院间的交流共享,提升示范性与影响力,鼓励更多高校和企业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新机制,拓展合作新领域,“现代产业学院”公众号推出【典型】栏目,欢迎各现代产业学院积极投稿。



案例推介


总体情况


 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成立于2019年11月,是上海大学与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创新企业共建的国际领先的集成电路超越摩尔人才培养高地。2021年,学院成功入选上海市首批立项建设的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同年正式被教育部与工信部批复为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教高厅函〔2021〕39 号)。

 学院以“科技强国、产业强国”为办学宗旨,面向集成电路产业,致力于打造本硕博一体化、准工业化、国际一流的微电子产业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的创新人才为目标,采用“政、产、学、研、用”多位一体协同办学机制,构建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平台。学院引产入教,建立企业院所联聘教师用人机制,建立一支校企师资1:1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打造集成电路卓越创新工程人才培养的一流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和政策壁垒,通过跨专业跨校院联动培养等创新举措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产业学院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布局,致力服务上海市万亿级集成电路生态圈建设和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举措成效


 学院为了培养集成电路产业卓越创新的工程领军人才,形成面向产业的研发工程师(专业硕士)和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高端人才(硕博连读)的培养格局,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打造集成电路紧缺高质量人才培养基地。同时通过产教融合,引产入教培养更多高质量产业创新人才,主要面向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培养集成电路卓越创新拔尖人才,尤其是IC设计、IC制造和半导体器件设计与制造领域。本科专业依照 “系统-电路-设计-芯片-器件”架构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课程设置注重“数理平衡、理工融合、专业突出、前沿交叉”。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注重实践,注重缩短产教距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邀请了集成电路龙头企业专家参与研讨和论证,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集成电路知识产权》特色课程,邀请企业一起进行课程建设,企业导师设计并主讲研究方法和前沿技术,例如: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CMOS-MEMS智能微流体芯片工艺与设计等。高年级开设研讨课和专业选修课,全面培养集成电路企业需要的人才。试点与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合作,培养具有集成电路相关的器件、工艺、电路与系统等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集成电路产业卓越创新人才。截止目前已有112名硕博研究生在工研院进行了设计、工艺、封测、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学习训练,使得相关学生初步掌握了实操本领和具备了MEMS工程师的基本素养。下一步学院计划通过联合实验室的方式,向相关合作企业进行推广,提高学生实操能力,加快学生成才速度。

  


 学院着眼于集成电路产业对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根植于服务集成电路产业,采用灵活的合作方式,重点推动产教融合,与集成电路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设置灵活的人事制度,培养过程实施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负责教学任务。同时与多家企业共建了实习实训基地及联合实验室。这些基地涵盖了集成电路的全产业链,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覆盖实训机会。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的8英寸MEMS中试线每年捐赠机时用于微电子学院人才培养实践。面向上海集成电路先导产业和泛摩尔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需求,上海大学微电子产业学院开展“顶天立地”式有组织的科研,目前已经取得重大进展,2022年获批重要科研基地:(1)上海市智能感知芯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市教委);(2)上海市汽车智能网联交互芯片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市科委);(3)上海市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市发改委)。

  

  




特色创新


01

 在人才培育方面,为培养能够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上海大学联合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等企业,通过采用“3+X”的贯通培养模式,通过优化制定应用导向的、有组织的科教融合培养方案,打通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探索集成电路领域学科拔尖人才的快速培育新模式,加快夯实国内集成电路领域人才基础,构建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新机制。

02

 学院通过构筑“引育并举、分类发展、高端引领、能进能出”的教职人才发展体系,牢牢把握集成电路紧缺人才的引育需求,创新并健全高端人才发现和引进机制,全面实行多元聘用人事制。通过面向全球招聘人才,建立与学院发展相适应的动态激励模式和具有长效机制的人才制度。

03

 学院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坚持精准对接学生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国家战略、精准对接地方经济发展,切实推动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获批建设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成为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揭榜挂帅”上海唯一地方高校,实现了国家级人才培养平台的突破,初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产教融合平台




应用推广


 学院集聚优质资源,在协同攻关上作表率。面向“十四五”,与嘉定区开启新一轮全面战略合作;联合长江存储、上汽集团等积极筹建汽车芯片联合实验室;与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建先进光刻装备技术联合实验室;牵头主办泛摩尔产业高峰论坛、汽车芯片研讨会、生物芯片与精准医疗产业高峰论坛,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联合华为等重要单位,协同打造集成电路应用创新策源地。紧密结合区域发展需求,推动嘉定校区整体转型为国际领先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高地。同时,学院积极服务集成电路产业紧缺人才培养。在市教委、市经信委等部门指导下,开展上海市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并形成品牌。从2022年开始,截止目前已完成9期培训,累计培训学员2000余人,获学习强国、央广网、上观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在市人才办、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指导下,微电子产业学院与行业协会等共同组织举办上海集成电路“大师讲堂”,每期邀请学术界院士专家、企业领军专家举办公开讲座,2022年已完成6期、线上线下观众达100万余人次。

产教基地正式启动

“大师讲堂”正式启动

上海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培训重大项目暨首期开班


 此外,学院实施项目制“揭榜挂帅”,激励芯片卓越工程师培养。采用契合产业需求的“四个一”培养模式(一次芯片设计,一次实践流片,一次集成分析,一个创新项目),以“固态激光雷达芯片”、“MEMS传感芯片”、“核酸快速检测生物芯片”、“汽车芯片”、“硅基微显示驱动芯片”和“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等项目为重点创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