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土木建筑类行业发展需求,依托工程管理辅修学位建设和微专业建设,丰富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推进辅修专业课程体系平台化、微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建设,辐射全校工科类学科和专业。引进企业专家报告、线上讨论、技术培训教程,与企业共同补充、丰富、完善课程教学资源,编写高质量产教融合教材和工程案例集,不断革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教学目标达成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持续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模式
目前,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2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校企合作开发其他产教融合课程12门,出版产教融合教材4本。

产教融合课程建设成果

学院充分发挥学校与土木建筑行业、企业紧密相连的优势特色,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不断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学院建有“虚拟设计与建造(VDC)实验中心”、“绿色建筑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多源摄影测量遥感数据处理工程训练中心”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兼具生产、教学、研发、创新创业的产学研用协同实习实训基地20余个。学院与长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长春润德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政校企”三方合作,建成“长春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基地”;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联合建设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开展学生专业训练和专业工程综合实习,培养建筑产业数字智能化转型发展人才。

学院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以“双师三能”为导向,打造理论教学、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呈现“专业教师+产业教授”协同新形态。利用学校智慧云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多种教学模式,将“实体教学团队”与“虚拟教学团队”有机结合,实现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密切互动。目前,学院现拥有教师61人。其中,学校教师28人(85%具有企业工作背景),企业教师33人(78%具有高级职称)。拥有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3人,吉林省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5人,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副总、工程师8人。

学院突出高校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优势,强化“产、学、研、转、创、用”一体化设计,将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实习实训、学生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科技创新功能有机结合,与企业共建科研团队、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共同进行项目孵化、共享研究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学院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学院先后与吉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长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企业、行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技术服务项目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院先后获批“吉林省建筑业发展研究中心”、“北方城镇低碳建筑管理控制人才培养中心”、“吉林省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和“吉林省自然资源遥感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等多个科学研究平台。依托产学研服务平台,学院与行业、企业单位共同完成《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技术标准》等多项地方规范标准,与多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完成多项城市重点设施建设技术服务项目。

学院不断强化校、地、行、企多元主体协同,形成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组建学校现代产业学院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度,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公室、科研团队建设管理办公室、学生管理工作办公室等运行管理机构,出台《吉林建筑大学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施方案》、《吉林建筑大学亚泰数字建造现代产业学院理事会章程》等制度文件,有效避免责任主体不明确,多头管理等问题,保障决策有效实施;在运行管理模式上,采用“五化”工作法,清单化教学任务、图表化教学内容,手册化教学要求,模板化质量标准,机制化评价流程,高效开展学院各项规划建设任务。

组织机构和运行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