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案例推介(转载自:现代产业学院公众号)
作者:[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 2024-03-26 浏览次数: 13

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了七大建设任务。为展示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大国家现代产业学院间的交流共享,提升示范性与影响力,鼓励更多高校和企业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新机制,拓展合作新领域,“现代产业学院”公众号推出【典型】栏目,欢迎各现代产业学院积极投稿。

图片




一、学院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是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也是唯一的以服务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学院以“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为思想指导,依托旅游管理、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2个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面向旅游和民航两大领域培养人才。

  目前,学院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交通管理、物流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等不同类型校企合作本科专业6个,拥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内蒙古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各1个。新时期,学院的愿景是按照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的要求,以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服务学院为目标,全力打造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创新培养先行区、民航服务人才培养示范区。

图片

二、学院建设

长期以来,学院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形成“思政引领、双向融通、产教融合、研转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思政引领


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和师范院校特色,锚定国家文旅融合与民航强国战略,在教学体系构建与顶层设计中充分体现思政的价值引导,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教学大纲、汇入案例、导入实践教学,厚植学生的地方情感、家国情怀和专业情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行业服务能力。


双向融通


校内与各部门、各专业、各课程融通,围绕学生政治思想、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理论功底、专业技能等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设立“草原雄鹰工坊”,根据学生志趣和特长,实施应用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校外与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各类企业融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执行、实习实训组织、学生活动开展等方面获取社会支持。


产教融合


以习近平总书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的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产业相融、培养与就业衔接、科研与生产互促。学院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陆续开办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物流管理(民航物流)、交通管理(机场运行与管理)等专业,双方共商培养方案、共建教学基地、共组师资团队、共筑管理体系、共推招生就业、共享育人成果,已为行业培养3000余名优秀毕业生。同时,学院与国内外知名文旅企业合作,协同培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人才,成效显著。



研转驱动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共进,全力打造内蒙古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内蒙古旅游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内蒙古民航服务人才教育研究基地。主动与地方政府、文旅企业对接,开发文旅培训、文旅规划策划创意服务、会展礼仪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等系列产品,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以来,学院师生共完成内蒙古各盟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项目、文旅行业培训项目、旅游规划策划项目、文旅智库社会服务项目、会展礼仪服务项目等30余项,实现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产业转化,推动了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图片

三、结语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产业,在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丰富人民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民航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与旅游、商贸、物流等行业联系紧密。基于国家对于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发展部署,旅游学院基于旅游和民航两个专业群,探索出“思政引领、双向融通、产教融合、研转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形成了契合产业发展需求、适合学科专业建设、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办学模式。2023年,旅游学院将承办内蒙古文化和旅游政校行企对接会、现代服务产业学院建设研讨会等,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力争将旅游学院建设成凸显旅游与民航特色的国内一流现代服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