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南京师范大学南瑞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案例推介(转载自:现代产业学院公众号)
作者:[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 2024-03-28 浏览次数: 13

    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了七大建设任务。为展示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典型做法成功经验,加大国家现代产业学院间的交流共享,提升示范性与影响力,鼓励更多高校和企业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新机制,拓展合作新领域,“现代产业学院”公众号推出【典型】栏目,欢迎各现代产业学院积极投稿。




 学院构建渊源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办学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新时期以来,学校积极利用综合化、高水平的学科优势,与行业企业积极合作,致力于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围绕国家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与前沿技术,大力推进新兴应用型学科发展,探索工科联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新工科集群初步形成。

 电气行业是江苏省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其中新能源与电气装备制造既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江苏省“十三五”发展规划十大产业领域和加快培育的 13 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电气行业世界科技前沿、面向能源产业发展对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南京师范大学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新工科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与系统部署。南瑞集团作为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前期与南京师范大学开展了全方位产学研合作。2017年3月,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南京师范大学与国网南瑞集团在校企协同育人的雏形上,正式成立产业学院:南瑞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简称南瑞学院),2021年获批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开启了电气类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征程(图1)。

图1 建院历程


01

实践成果


     在“四问四改”(问行业需求改培养目标、问技术发展改教学内容、问工程实践改教学方法、问用人满意度改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改革思路指引下,南瑞学院着力推动产教融合新工科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具体实践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01

课程和教材建设

 校企资源共享,以“电网友好型光伏系统先进控制技术”“多能互补与能源互联网”等能源电力领域新技术为主题,定期组织学术讲座,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拓展学生前沿视野。建立了行业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技术案例库,将其引入专业课程,推动教学内容与电力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需求对接,实现了教学内容“三同步”。

图片
02

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实践教学平台:面向师生的产学研需求,实施“搬进来、走出去”策略,在学校创建了“四室一中心”等创新平台;利用企业先进实验设备,将大型实验搬进企业,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建成了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四实”联动教学平台,均向全体学生全面开放。

 虚拟仿真课程:以理论知识讲授、虚拟软件仿真训练和工程实践操作为主线,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贯通衔接;获批“智能变电站故障处理虚拟仿真实验”国家级金课和“大型异步电动机启动及调速虚拟仿真实验”省级金课,并获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课题“基于学习行为分析的智能变电站虚拟仿真实验持续改进研究”,不断完善建设。

图2 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


 实习实训基地:以原有的十余家实习实训基地为基础,健全了开放创新的实习实训基地拓展机制,还进一步拓展了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ABB、三菱电机、施耐德等电气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为新一批基地。

图片
03

师资队伍建设成果

 近三年来大力引进近30名优秀青年教师,成功培养了欧盟玛丽·居里学者1名(该项目位列欧洲三大杰出人才计划之一),新增了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各类省部级人才10余名;聘请来自国网南瑞集团等企业的40余位资深专家作为我院产业导师(本科),并成功选聘了6名江苏省本科类产业教授和5名江苏省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我校数十名教师深入参与企业近百个科研项目的攻关与产品研发,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对行业产业和科技发展的理解与跟进,为新工科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托教育部首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点,建设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验实训、教材建设、工程案例库、名师工作坊、评价考核机制等专栏,2022年已开展虚拟教研室活动20余次,进行示范课教学活动10余次,参与教师近2500人次。经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质量监测,活跃度全国排名前一百位。

图片
04

校企科创资源建设成果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持续共建了新型研发和成果转化机构—南京智能高端装备产业研究院(图3),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导师和优质创业平台,在新一代电力系统理论与应用、海洋能源利用理论与技术、电气装备极端服役构件智能制造等领域已初具产业集群规模,取得了多项前瞻性成果,申请知识产权102项、授权60项,推动了产学研成果落地和融合发展。

图3 共建新型研发和成果转化机构

图片


02

应用效果



01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南瑞学院生源质量和毕业生质量不断提升,应届毕业生超50%进入国内双一流高校和国外高水平大学读研、30%就职于国家电网等骨干央企。工程教育认证专家组认为,“培养的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该专业的学生精神面貌好、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表达沟通能力好、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强、自我提升快、踏实肯干,很多都成为专业的骨干力量”。

图4 部分应届毕业生就业和升学情况

图片
02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高

南瑞学院每届100%的学生参与各类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参与到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研发的学生从过去的10%不到,提高到现在的50%以上;超过25%在校学生参加了“紫金论电”为代表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图5)。近三年,在校学生获授权发明专利68件,发表SCI/EI论文174篇,主题覆盖新能源发电、综合能源系统等电力能源新技术领域;在国家和省部级各类大学生科技大赛中获奖260项,获奖人次占学生总人数的69%。

     南瑞学院为学生创业提供了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和初创支持,南京智能高端装备产业研究院已孵化大学生创业类科技公司37家。学生创业成果屡创佳绩,如2020级学生成果被评为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恒星”级作品。

图5 学生参加“紫金论电”国际学术会议

图片
03

改革示范效应持续彰

 南瑞学院构建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已形成新工科建设的良好示范效应,胡敏强教授理论成果《产教融合新工科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应邀于2019年在《中国大学教学》上发表,截至2022年9月,被引120次,下载近2000次,居本主题论文榜首;南瑞学院建设成效显著,2022年顺利通过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期检查,并被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遴选为协同育人项目群优秀典型案例(图6)。



图6 理论研究成果


 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科技日报、人民网、搜狐网、凤凰网等十余家主流媒体对建设成果进行了宣传,其中胡敏强教授受人民网邀请作了主题为《建设“双一流”必须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专题报告,光明日报以《把学生的实验室搬进企业—南京师范大学着力培养新工科人才》、新华日报以《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无缝对接,聚力打造创新“大脑”》、科技日报以《本硕实验课堂搬进企业,企业课题优先向学校开放》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引起广泛的关注(图7)。国内数十所高校通过实地考察、交流等方式学习借鉴了南瑞学院的建设经验,影响力持续彰显。

图7 建设成果获主流媒体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