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江苏大学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学院案例推介(转载自:现代产业学院公众号)
作者:[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 2024-03-28 浏览次数: 13

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了七大建设任务。为展示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典型做法成功经验,加大国家现代产业学院间的交流共享,提升示范性与影响力,鼓励更多高校和企业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新机制,拓展合作新领域,“现代产业学院”公众号推出【典型】栏目,欢迎各现代产业学院积极投稿。


案例推介


01
学院简介


江苏大学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是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在与徐工集团、华为集团、北京精雕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始建于2018年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批准建设的“AI+X”产业学院。建设期恰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重要论述《国务院关于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精神,2019年3月调整为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学院。2020年由机械工程学院牵头,联合计算机学院、农业工程学院相关专业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申报获批江苏省首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2021年获批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近年来,学院依托人才、科技优势,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深入区域乡村振兴主战场推进政产教融合,与镇江市共商共建国际智能农业装备产业园,与兴化市合作成立无人农业系统研究院,与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共建农机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宜兴共建万亩现代农业智慧示范基地等,依托行业,立足地方,形成了鲜明的政产教融合办学特色。

学院建设背景和发展历程


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依托学校多层次的实践创新平台,提出知识、能力、创新、素养一体化培养新理念,从培养方案(专业集群)、育人机制(产教融合)、树人氛围(时空结合)三个方面,创建了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三维开放融通”机械类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了学会引领、高校主导、企业协同全贯通的人才培养新生态。相关成果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公示中)。

三维开放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图片




















02
组织架构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学院采用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由各级地方政府、江苏大学、行业龙头企业、研究院所(协同创新中心)等组成,实现跨产业、跨学科、跨专业的资源整合,打造创新型应用性交叉学科专业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基于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融入新农科元素,设置智能制造工程、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三个新工科专业。学院组织运行构架如图2所示,按照《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运行,设立董事会,由学校、企业、政府、研究院所多方组成;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负责审议、决策和指导产业学院办学中有关重大事宜;董事会设置董事长1人、副董事长1人,董事若干人。

产业学院运行架构








图片




















03
建设目标

学院面向国家和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长三角制造业,立足智能制造和智能农业装备新兴产业,通过深化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结合的产教融合机制,培养从事高端装备制造与智能农业装备的本硕博贯通高层次创新型工程技人才。形成政产企深度合作、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多学科、多产业交叉融合的优势专业集群,建成资源与成果高度共享、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产业学院。

面向智能高端装备产业链的专业集群


结合江苏大学智能农业装备学科和人才培养特色,围绕智能农业装备产业链,提出“育人氛围能力素养开放融通、育人机制学校产业开放融通、育人方案专业集群开放融通”的工科人才培养新理念,建立了面向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三维开放融通”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增强学生实践创新与岗位适应能力,提升服务高端装备产业链能力,在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推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江大力量。

2022年,再生稻收割机智能割台、全自动蔬菜移栽机等两个农机项目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低碾压智能化再生稻收获技术与装备项目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