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新疆大学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典型案例(转载自:现代产业学院公众号)
作者:[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 2024-06-06 浏览次数: 13
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了七大建设任务。为展示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典型做法成功经验,加大国家现代产业学院间的交流共享,提升示范性与影响力,鼓励更多高校和企业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新机制,拓展合作新领域“现代产业学院”公众号推出【典型】栏目,欢迎各现代产业学院积极投稿。

一、
总体情况


 2020年7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指南指出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2021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新疆大学获批成立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新疆大学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围绕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紧密对接新工科与新农科产业链,依托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智能制造方向)、机器人工程、工业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4个工科专业为试点,通过现有专业群的示范引领作用,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带动专业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专业建设的整体推进。

 按照“新疆制造强区建设中长期规划”的有关精神,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以新疆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发展急需为牵引,以面向制造产业转型和智能制造人才与技术的迫切需求,以强化学生服务自治区制造产业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实现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积极推进工科专业联合,坚持走高质量、内涵式、特色化发展道路,围绕自治区重点发展领域,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在中国制造2025时代背景下,重点以新能源、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装备等方面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创业与技术推广,推动自治区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示范基地和新疆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展示平台。

二、
建设举措及成效


按照“新疆制造强区建设中长期规划”的有关精神,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以新疆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发展急需为牵引,以面向制造产业转型和智能制造人才与技术的迫切需求,以强化学生服务自治区制造产业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实现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积极推进工科专业联合,坚持走高质量、内涵式、特色化发展道路,围绕自治区重点发展领域,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重点以新能源、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装备等方面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创业与技术推广,推动自治区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示范基地和新疆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展示平台。

图1 实习学生在新研股份留影


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和新疆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联合自治区政府、新疆大学、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机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新研股份(图1)、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图2)、新疆天工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以智能制造技术升级、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应用、特种机器人和智能装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孵化、人才集聚与培养为目标的“产学研用”公共教育与服务平台;同时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输送、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特种行业机器人、现代物流与装备等方向的创新型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运营及管理支持,孵化和培育创新型企业。


图2 学生在新疆众和实习交流

三、
创新点及特色


01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专业认证构建质量保障新体系,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工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标准、新工科专业质量标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智能制造生产管理与控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为遵循。稳步推进专业认证工作,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毕业生质量评价等反馈工作,调动各方资源、集聚各方力量共同提高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智能制造专业培养体系中全面引入企业高层次人才资源,在教材编写、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上全面向企业实际需求倾斜,加快产教融合。

02

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围绕国家和新疆地区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紧密对接产业学院所服务的新工科与新农科产业链,依托机械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机器人工程、工业工程等4个工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为国家级一流专业;拥有支撑产业的平台包括新疆农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新疆增材再制造重点实验室、新疆特种机器人及智能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新疆先进制造工程技术中心、新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先进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大学分室等平台。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着力推进融合发展,推动专业集群式发展。通过专业群的示范引领作用,共享其优质的教学资源,带动专业的发展,促进专业建设的整体推进。

03

变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COOP”模式培养方案。新疆大学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变更原教学模式,除大一第一、二、三学期使用原培养方案不变,即16周课堂教学,2周考试,8周智能制造基础实习。自大二,第四至第十一学期,全面变革为新形态的“COOP”教学模式(图3),校内集中授课可以在每环节内集中完成二至三门课的集中授课,周学时为8学时,每学年第一环节校内集中授课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通识课为主。其后环节授课,可由学生和学业导师共同选定相应课程模块组,针对企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开课,现阶段开设有两个课程组,具体设置可根据学生在企业的分配情况灵活调整。

图3 新疆大学新创青年众创空间

04

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创新创业活动学分比例。充分利用学习导师作用,要求智能制造专业全体学生自大二开始全员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以各类创新大赛国家级比赛成绩(图4)和创业实际成果为相关学分获得依据,在校期间至少参与两轮以上各类创新大赛,或创办企业分阶段达成建设目标获取至少4个学分,每次参赛及创业阶段可取得2个学分。创业成果突出或大赛成绩优异的可以申请额外的学分。以赛代教、以赛促学,以实践成果为依据获得相关学分。

图4 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风采

05

校企合作育人,按照新疆大学《新疆大学关于实施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机械工程(智能制造)专业本科生自入学起配备学业导师,学业导师由校内专业导师及企业导师构成,双方共同完成指定学生的学业和学术指导工作,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原则上固定搭配,共同开展工作,每组导师指导学生数不超过5名。建立由校内专业教师及企业外聘教师3~5人组成的课程小组,负责智能制造专业学科通修课程、专业发展必修课程和开放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撰写、教案和教学计划撰写及实施工作。并在专业建设初期选择2~3门课程组织校内专家和企业专家进行新形态教材、案例、实验指导书、实践指导书撰写,后期将覆盖全部课程。课程小组应定期举行集体备课、案例讨论和授课效果交流,持续改进教学机制和教学效果,积极应用翻转课堂、慕课等创新授课方式,以技能训练为课程主题,知识讲授为核心,减少理论教学课堂时间,课堂教学以案例分析为主。校内外人员配合建立以现实企业为对象的虚拟实验平台,大力开展不适合在现场操作的实践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