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南京工业大学2011膜产业学院案例推介(转载自:现代产业学院公众号)
作者:[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 2024-08-29 浏览次数: 13
编者按

 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了七大建设任务。为展示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典型做法成功经验,加大国家现代产业学院间的交流共享,提升示范性与影响力,鼓励更多高校和企业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新机制,拓展合作新领域,“现代产业学院”公众号推出【典型】栏目,欢迎各现代产业学院积极投稿。



案例推介

总体情况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推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南京工业大学以“创业型大学”为建设目标,构建产学协同的多学科融合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引领协同创新特色,形成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高性能膜材料及应用技术是实现新型高效分离的核心,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战略支撑。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和新工科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链接,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协同南京膜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家港市科学技术局等合作单位,于2018年1月设立 2011膜产业学院。2020年5月获批省重点产业学院,2021年12月获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围绕“人才-学科-产业”联动,紧密对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区域经济社会需求,重点培养膜分离技术、膜材料应用等领域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打造膜领域高层次技术型创新人才培养新高地。学院主要依托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生物工程3个专业。化工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 个专业均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均入选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和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 设点。产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材料化学工程”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化学工 程与工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图片



建设成效


 以产业项目为牵引,面向产业新需求,应用生产新场景,结合企业新技术全面支撑双创训练项目。依托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打通学科、产业、人才之间的壁垒,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客空间,构建科教融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体系。以膜产业学院建设为契机,通过科研团队建设、技术改革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等,促进苏州未来膜技术创新中心衢州膜材料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的高质量合作发展,共促优势学科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助力培育壮大长三角科创圈。

 产业学院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产业资源,鼓励学院教师受聘科技副总,解决产业真问题,参与企业真项目,转化校企合作真成果,产业学院教师申请获批 6 项膜方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请专利40余项,授权专利30余项,获得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学院教师受聘膜相关企业科技副总10余人,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多方协同,共建共享竞赛平台,服务多学科的双创学科竞赛,依托产教融合成果培育高水平竞赛项目,获得包括“互联网+”大赛全国银奖、挑战杯大赛省金奖在内的一批优秀成果。

学生获奖作品证书

 依托优势平台,推进校企双方在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的合作,实现各种资源和要素的相互高效转化,助力人才培养。近三年,膜产业学院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190余项,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获得2022届校级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共9篇,优秀率高于学校平均水平;连续十一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并于2021年首获全国第一,首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大赛金奖等各类重要奖项。培养的优秀校友在化工、材料等领域公司担任技术骨干和重要职务,对学院人才培养 工作模式给予充分肯定,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和设立奖教金等方式反哺教学,形成良好的产教融合生态。产业学院本科毕业生进入膜行业相关方向就业、深造的学生比例高达100%,就业率位居国内同类高校、专业前列,其中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满意率高。


 面向膜产业发展需求,实施“筑梦化工 育英强梦”计划,为学生配备校内专业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实习实训及创新创业有机结合,培养学、研、用、创能力。优化整合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及校内各类实践教学平台的相关资源,校企融通提升“课程-师资-平台”人才培养核心要素质量,五位一体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全力打造互利共赢的校企人才培养共同体。产业学院鼓励本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将膜产业化案例编入《化工原理》,支撑该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实施校企互聘共用,打通师资双向共享渠道,聘请的膜行业产业教授入选首批江苏省产业教授(本科类)。鼓励产业教授将产业案例内化为教学资源,共编《高性能膜材料与膜技术》、《无机膜与膜反应器》等专业教材7部。

校企合作便携教材、专著


 依托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和成果,学院教师申报的《初心·匠心·笃心—— 科产教“三螺旋”融合培养工科人才体系的建构与实践》、《“价值塑造·科教融合·多维协同”化工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分别获得2022年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化工过程设计教学团队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与久吾公司共建化工原理教研室并入选首批江苏省虚拟教研室建设培育点、江苏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校企互聘参与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成果


 统筹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完善校企深度融合、全程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促进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育人资源和管理机制协同。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行业和区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战略联盟和产教融合公共服务平台,面向“膜全产业链”的岗位需求,特设多学科协同的开发类、设计类、制造类、管理类等方向模块课程,开设多学科协同创新课程,深化课程体系改革,量身定制“课程链”,构建服务于膜“产业链”的全领域“人才链”个性化分类培养机制,与膜材料公司共建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

 依托江苏膜科技产业园等校企联合研发中心,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展重大应用课题研究,联合开展企业项目攻关、产品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等工作,共享研究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结合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要求,以“高校+市场”运行机制为中枢,推动产业技术升值。依托我校优势,结合江苏膜科技产业园,突破了分子筛膜产业化放大的瓶颈问题,在我国率先实现了产业化,已用于 乙醇、异丙醇等10余种溶剂生产和回收,在100多家企业成功推广工业装置200余套。

 立足“科研成果孵化器”的功能定位,产业学院近两年共孵化南京蔚华膜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博通膜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旭一高科技有限公司等高科技有限公司。据中国膜工业协会数据统计,江苏膜科技产业园年产陶瓷膜总量占全国国产膜超五成。并引领宜兴、南通、盐城等地膜材料产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中心示范辐射效应。于山东烟台成立山东产研久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将膜科技产业从江苏省进一步向全国范围拓展,以期引领并推动全国膜产业领域的深化发展。


特色创新

- 先行先试,传承产学研用强基因 -

 融合学校与政府、区域、产业行业等多方优势,固本强源,协同创新,对接课程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引导科研成果孵化落地。 

- 顶天立地,贯通产教融合全链条 -

 构建了“科研链-产业链-教育链”三链深度耦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科创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产业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企业导师融入教学团队,认证标准融入教学保障,科产教融合培养高精尖缺创新型产业人才,弥补产业需求靶向性不足、前沿科研引领性不够的短板。

- 多维互动,开创合作共赢新篇章 -

 以绿色智能为基座,全面汇聚政企行校、产学研用优势资源和创新要素,聚焦国家战略和江苏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耦合生态体系,构建共商共管,共建共享校企人才培养共同体,赋能创新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