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教〔2018〕13号
各二级学院、体育部,各有关部门:
根据工作安排,依据《常州工学院教学项目管理办法(修订)》(常工政教〔2018〕6号)要求,学校决定组织开展2018年度校级教学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
(一)课程建设项目
1.应用型课程建设项目:围绕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工作过程和职业发展为导向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
2.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主要面向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或项目以及留学生教学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
3.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为了在线授课(如通过爱课程平台授课等)进行视频教学资源建设与开发。
4.网络课程建设项目:依托毕博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教学资源建设。
(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建设可用于信息化条件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实验教学资源,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
(三)教材建设项目
(四)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二、项目申报数量及分配原则
(一)立项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
(二)项目实行限额申报,申报指标测算的主要依据是各教学单位的专业数、学生数和教师数等,承担省级以上教学建设项目的教学单位酌情增加。教学建设项目数量分配见《2018年度校级教学建设项目申报指标分配表》(附件1)。
(三)继续教育管理处设立的网络课程和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指南中第九项的专项课题),各教学单位均可单独申报,由继续教育管理处择优立项。
三、申报条件
(一)项目申请人应具有主持项目建设与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担负实质性的建设与研究责任。
(二)项目申请人必须是本校在职人员,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三)项目申请人每次只能申报1个项目。已承担校级教学项目尚未结题者,不得申报同类项目。
(四)项目申请人原则上应组成课题组申报项目。课题组成员应结构合理,人数一般不少于3人。
(五)项目申请人所在教学单位应承诺提供必要的建设与研究条件。
(六)研究和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
四、申报材料
(一)各项目的《立项申请表》(附件2~8)纸质材料一式三份及其电子文档。
(二)各单位的《2018年度校级教学建设项目推荐汇总表》(附件9)纸质材料一式一份及其电子文档。
五、材料报送
(一)所有项目的纸质材料均要求用袋装,每袋限装一个项目材料,请将相应的项目申请表封面贴于材料袋正面。
(二)继续教育类网络课程和教改课题直接报送继续教育管理处,其他教学建设项目由二级学院、体育部统一报送教务处。
(三)请于2018年6月4日前,将申报材料纸质稿(一式三份)及电子稿报送至相关部门,逾期不再接收申报材料。
1.教务处材料接收联系人:周嘉禾、孙春;联系电话:85217639(内线:57639);电子邮箱:jwjx@oa.czu.cn。
2.继续教育管理处材料接收联系人:姚佳琴;联系电话:86862405(内线:88010);电子邮箱:yaojq@czu.cn。
六、项目评审
(一)各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根据申报限额将通过评审的项目排序。继续教育类网络课程和教改课题由继续教育管理处进行评审、排序。
(二)教务处进行申报资格、材料规范和申报数量审核,并组织项目终评,评选出重点项目,其余项目原则上列为一般项目。
(三)经评审通过的项目在校园网上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
(四)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学校审批后发文公布,下达立项通知书并核拨相应的建设经费。
七、其他事项
(一)请各二级学院、体育部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按照专业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本次项目申报工作。
(二)项目主持人在职能部门工作的,应到其学科专业所属教学单位申报。如学科专业无法归属到有关教学单位,可直接报教务处。
(三)所有课程建设项目建设期满验收时,均需完成网络资源(毕博系统)建设。
(四)本通知及附件可在教务处主页“教务文件”栏下载。
教 务 处
二〇一八年五月二日